15.豐安大河口

WWW.cmxsw

過了普潤,跨過達溪川上的竹橋,便至涇州百裡城處。

許多昔日曾和高嶽一起營田的涇原射士,聽聞高嶽來到城下,是扶老攜幼,穿過長長的田壟,跪拜在道路邊,捧著粟米、菜蔬,都要獻給高嶽。

馬上的高嶽揚手,示意不用。

“不想高尹得人心如此。”俱文珍說到。

還冇等高嶽謙虛,百裡城內隴右元帥普王又帶著扈從,出城來迎。

一時間,整個朝廷裡最強力的地方大員,最受寵的宗室藩屏和最有權力的禁內中貴人,彙聚一堂,震驚整個涇原——至於其後邢君牙等領大批神策軍卒前來拜謁,當真不值一提。

百裡城現在已今非昔比,邢君牙上任後將其又擴建了圈,增設了旗亭、馬麵和樓宇,但即便這樣,高嶽見到那內城熟悉的望樓,筆直的通衢,兩側的邸肆,聳起的烽燧,還有橫亙在東西側的內城牆及券門時,還是眼眶一熱。

畢竟是他灑過汗水,傾注過心血的地方啊!

“去河邊督察築軍城,大樂事大樂事,務必要領小王去,小王迄今還未有見過大河呢......”入夜後,百裡城將原本公廨擴增後的“隴右元帥府”內,宴會上於絲竹亂耳、酒酣麵熱之際,普王摟著妖豔的美姬,白色的中衣露出圓領,哈哈大笑,對高嶽和俱文珍提出這個請求。

“姊夫。”這時普王的小妾崔雲裳,熱情地坐在高嶽席位對麵,專門給他斟酒。

高嶽連說屈阿妹。

“有什麼屈不屈的,百裡城也就這麼大點地方,本王來此出鎮,等到高尹築好軍城、疏通水運後,也就該回京去了。”普王這時望著高嶽的眼神,忽然露出絲羨慕和不甘來,但當俱文珍的眼光轉到他這邊來,瞬間又變得放蕩不羈,藉著酒勁趁機對高嶽嚷道:“小王和高尹不分內外,我的妾就是你的,今夜讓雲裳為你侍寢,人生在世,不過醇酒美婦二事,不過醇酒美婦二事啊。”

“胡鬨。”高嶽不動聲色,斷然拒絕。

誰料普王笑得更歡,說高嶽你看不起阿藏出身羌人,不過你也不要介意,隴右的羌族裡有“妻姊妹”的風俗,更彆說阿藏為你一夜暖枕了,她畢竟名義上也算是昇平坊崔氏院中女兒。

這話說得高嶽尷尬不已。

就在俱文珍要正色勸誡普王時,一陣驚呼聲響起:不高興的崔雲裳,也即是阿藏,當即就舉起酒壺,來到上席,抬到普王的頭頂上,隨後把酒水飛傾而下,澆得普王滿頭滿臉都是......

兩日後,還有些醉醺醺的普王晃盪在馬背上,崔雲裳揹著弓箭勒馬跟在其後,他倆最終得到許可,可以跟在高嶽和俱文珍的後麵。

接著他們穿過良原城,又至華亭,此刻整座華亭城也在擴建當中,宣武軍已經被罷了防秋任務,在劉昌、李萬榮的帶領下返歸本鎮去,高嶽調撥來一千義寧軍的將兵,負責了這項工程。

整個鐵鏵山四周,都是煮三合土湧起的白色煙霧,俱文珍和普王用馬鞭指來指去,詢問在汭水兩岸,高嶽是如何大破尚結讚的,高嶽一一作答,兩位時不時發出陣驚歎聲,彷彿驚心動魄的戰鬥就出現在眼前。

而後離開華亭,便越過所謂的銅山,至彰信縣,俱文珍望見,銅山的石崖間,發散著紅色的礦脈線條,自然界挖掘出來的銅礦,原始顏色隻有一類,那便是紅色:在山麓和高台間,滿布著人嘴般的礦洞,外麵用木頭架起個棚子,揹著竹簍的礦工像螞蟻般進進出出,沿著山腰的砂土道路上下,山下許多作坊和廬舍環繞著座巨大的銅爐,火光染滿了半邊山壁。

隔著木柵,俱文珍看到,在銅爐的旁側,許多工匠將錫做的鑄錢模具及坩堝擺在地上,正在那裡澆鑄銅錢。

行秦州銅山出產的銅錢,名曰“興元通寶”,錢的輪廓被火烤黑,用於防偽,也叫做“火漆錢”——高嶽告訴俱文珍,行秦州的彰信縣銅爐前前後後有十三處,每年可鑄新錢一萬七千餘貫,傭工費、材料費、燃料費加在一起的鑄錢成本,恰好和新錢相當。

即便鑄錢不賺錢,但這樣做依舊非常有意義:

因為對於當時唐王朝來說,在宣州鑄錢運到京師來,每鑄一貫錢,成本要兩貫,但即便如此,為緩解讓社會苦痛不堪的“錢荒”,唐政府還是得折本鑄錢,來保障不斷膨脹的商品經濟所需。

所以行秦州、商州的鑄錢爐落成後,成本能和新錢達到一比一,對皇帝而言已算是歡欣鼓舞的事情了。

翻過銅山,便是過支磨原和潘原,這片曠野西麵是平涼城,東麵過青石嶺即是連雲堡和涇州城。

“可惜了,用來做大馬球場多好!”夕陽裡,望著原野的美景,普王感歎道,不過他的想法是冇法實現的——現在此處設立了數處羌屯,支撐座馬坊所需,內裡豢養著上千匹戰馬,都是皇帝曾在回紇那裡買來的駿馬,戳的統統是飛龍印,現在它們三三兩兩,正在草中低著頭,再等個把月,這群馬便能停料放青,自由馳騁奔跑在涇原的山崖大野之間,秋冬前即能鍛鍊出強健的體魄來。

過潘原後,便入蕭關道,此道夾在六盤山和子午嶺間,中央便是葫蘆河,這條河出了白草城後,便改名為蔚如川,直到注入黃河。

終於,俱文珍和普王見到了,從摧沙堡直到雙笄山間,都滿布著戍防的神策軍卒,和鳳翔、興元征調來的壯丁,伐木聲響徹天際,不斷有樹木在視野當中轟然倒下,接著經過簡單的切削後,去除了枝椏,成了一排排圓木,被不斷鳴叫的犏牛牽拉著,再被投入到葫蘆河裡,每十棵圓木紮成筏子,筏子上綁著各色的鐵器具,順流往北,起起浮浮,向河口的豐安軍城而去。

看著這副情景,眾人豪情大發,索性拋下儀仗隊伍,數騎揚鞭,跟著滔滔河水裡的圓木,一路往北麵的蒼茫疾騁而去。

“小王,終於看到大河了!美哉,壯哉!”旬日後,滿臉胡茬的普王揹著赤紅色的旭日,看著豐安軍城所在的河口,那浩蕩的黃河,不由得豪情萬丈!

http://m.cmxs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