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6章 這是金錢中毒症

大順共治十七年十月初五,昆明城東北,兔兒關。

兔兒關是由東北方向進入大順南都昆明城的要衝,也是昆明府內的一處繁華商鎮。

和陝西那邊一年到頭都劍拔弩張的情況不同,雲貴高原上的明順兩軍根本不是真打,而是一年最多打三個月,剩下的時間都在做買賣——雲南的銅錢、緬甸的翡翠、湖廣的鐵器、東南的絲棉,都通過雲貴之間的商路來來往往。雙方的戰爭打了十幾年,功臣冇有打出幾個,富豪倒是打出了一大批......而兔兒關也從軍事重地打成了商業重鎮。

而且隨著李繼成從印度飽掠而還,這處商貿重鎮就變得更加繁華了。

一身樸素藍袍,腰上繫了白布(替李過帶孝)的李定國帶著百十個隨從,在黃昏的時候,走北麵的官道進入了兔兒關北的兔兒關鎮。

鎮子上到處都掛著白幡,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穿著素色的衣服,凡是著藍衣的男子全都和李定國以及他的隨從一樣,都腰繫白布,在為剛剛去世的大順太宗皇帝李過帶孝。

現在可是大順朝的國喪期間,府兵戶全家帶孝,尋常百姓也禁止穿著鮮豔的服飾,一切娛樂活動,也都必須禁止,也不許在公開場合飲酒。不過大魚大肉還是允許的......

風塵仆仆的李定國騎馬進入兔兒關鎮時,就聞見路邊一處飯館裡麵飄出來的臘汁鹵肉的香氣。

連著多日趕路的李定國已經有些日子冇有好好吃喝了,聞見這香味兒,肚子裡麵的饞蟲都勾起來了,當下就勒住了胯下的走馬,回頭對他的兒子李潤興道:“孩兒,額們就在這裡吃點。”

“中!阿達,額早就餓了,就在這裡吃點再進關吧。”李潤興說著話已經從馬背上翻了下來,然後把韁繩扔給隨從,就要大步走向一間掛著“陝北老店”招牌的飯館。

“孩兒,”李定國看著兒子大搖大擺的模樣,連忙吩咐了一聲,“莫要擾民。”

他可不希望兔兒關鎮上的人都知道晉王駕到——這得多大的動靜?有什麼必要?

“孩兒知道。”李潤興應了一聲,就走進了飯館,冇一會兒就帶著個夥計出來了。

夥計是個川人,看見騎在馬上的李定國就知道是大官,趕緊跪下磕頭——大順國內商人低賤,規矩又大,商人見了尋常的府兵都要行禮,看見當官的就得磕頭了。

磕完了頭,那夥計就對李定國說:“官爺見諒了,今日小店生意火爆,冇有什麼空位,隻剩下一個包間可以招待客人,隻是包間狹小,實在容不下那麼多人......”

“那就讓他們在外麵吃些,”李定國已經下了馬,吩咐道,“多上點好肉好菜,額不怕花錢。”

那夥計又向李定國拜了拜,苦笑道:“官爺豪爽,不過小的還是得和官爺說了,近日昆明這裡的好豬好羊都漲得厲害,連米麪價錢都比往日昂貴,小店是小本經營,隻好隨行就市......”

“少廢話,額阿達還會短了你的銀錢?”李潤興有點嫌煩,開口就打斷了那夥計。

“讓他說吧,”李定國皺眉問,“米麪價錢漲了多少?鹵肉賣多少錢一斤?羊肉多少錢一斤?”

“回官爺的話,今日昆明府的大米漲到了30文一斤,小店的臘汁鹵肉賣700文一斤,熟羊肉賣800文一斤......”

“那麼貴?”李定國頓時有點色變。

現在大順的製錢和白銀兌價維持在1000文兌1兩,30文錢就是3分銀,一石是60斤,需銀一兩八錢......這個價錢在應天府、上海府也冇什麼,可這裡是昆明府啊!

至於豬肉、羊肉就更貴了,煮好的熟豬肉熟羊肉都達到七八百文一斤......小一兩了!

看到父親臉色陰沉,一旁的李潤興心想:阿達也太小氣了吧?剛拿了8萬兩銀子,這就捨不得花用了?

就在這時,李定國又開口了,“額知道了,水盆羊肉、肉夾饃儘管上吧......額不短你銀錢。”

“謝了,謝了......您和公子爺,還有各位大爺裡麵請!”

夥計自然笑得合不攏嘴,殷勤的將李定國和李潤興還有幾個貼身跟著李定國的護衛、幕僚、管賬,都請進了店鋪裡麵。

店裡麵的生意好的有點出奇,並冇有因為漲價變得清冷,而坐在裡麵吃喝的,都是穿藍衣的府兵......李定國發現這些人的藍衣不是粗布的,而是絲綢的!而且他們的年紀都不大,也不知是哪裡來的?

進了包間,李定國才叫住那夥計問了一聲:“樓下吃飯的那些人都是府兵嗎?是哪裡來的?”

“那些當然是府兵了,要不然也不能穿藍啊!”那夥計道,“他們都是兔兒關大營來的。”

“兔兒關大營?”李定國想了想,“那不是個空營嗎?”

“不空了,”那夥計笑得,“一個月前太子殿下的長征府兵從南麵開來,就進駐了兔兒關大營。那些長征府兵都是打天竺來的,兜裡都有幾個,輪上休假就回出營玩耍吃喝。”

他的話冇說全,李繼成的那些大爺兵出趟營門當然不會隻為口吃的,兔兒關鎮上還有幾家妓館......

李定國又問:“昆明府的米麪豬羊上漲和這些南邊過來的長征兵有關係嗎?”

“這個......”那夥計被這問題嚇了一跳,“這可不敢亂說啊!”

李定國揮揮手,不讓那人說下去了,然後又叫了肉夾饃和水盆羊肉,就打發他下去了。

昆明府物價大幅上漲的事情,五華山上的李來亨和李繼成早就知道了,至於物價上漲的原因,昆明知府牛佺正在向李來亨、李繼成兩父子彙報。

“近日都中物價騰貴之因,乃是南來的金銀過多所致,臣已經安排官商去貴州和四川境內采購,再過一段時間,應該就能平抑下去,請陛下和殿下不必憂慮。”

“彆處的物價如何?”李來亨又問,“不會都和昆明這裡一般大漲吧?”

“漲是漲了一點,”牛佺道,“和昆明是不能相比的,昆明這裡商貿繁榮,又有鑄錢之利,工商人等彙集,物價自然會貴一點。彆處抑商重農,都是自耕自食之民,糧價高低又有何關係?”

李來亨輕輕點頭,“說的也對。”

其實牛佺說的不大對了,通貨膨脹對自耕自食的農民影響也不小,因為大順的農民要負擔沉重的徭役,主要是向前線輸送軍糧和物資,或者在險要之地築城。為此他們需要離開家鄉,去很遠的地方服役,有時候還會在不同的服役地點之間調動——在他們抵達服役地點後,自然會有供應,但是在途中卻要自己解決。所以他們就不得不帶上一點銅錢買點吃的。

另外,農民也有婚喪嫁娶和生病抓藥這些花錢的大事,有時候也得買點農具牲口什麼的,花錢的地方還是不少的。

他們的銀錢來源,則是官商和買餘糧布匹,所謂和買,就是以官方製定的價格進行強製購買......當然了,大順抑商,所以也不會有私商下鄉收購米糧布匹豬羊。能乾這些買賣的,都是得到官府委任的官商。

而大順的農民因為得錢比較難,往往很珍惜從官商那裡得到的銀錢,不捨得吃用,都好好存著......